早報訊 19天之后,《關于加快杭州市“生態市”建設的決議(草案)》將被放在市人大代表們面前,等待表決。昨天下午,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審查了《杭州生態市建設規劃》(報批稿),并審議通過《關于杭州市“生態市”建設的決議(草案)》,杭州生態市建設之門已然開啟。
《杭州生態市建設規劃》(報批稿)主要包括:《規劃》文本、《杭州生態市建設規劃編制說明、重點工程項目》和《杭州生態市建設規劃圖集》等三部分,是杭州生態市建設的藍圖。由市計委、環保局組織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市環保科研院共同編制完成,并通過浙江生態省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織的專家論證。而后,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市委常委會審議原則同意。生態市建設規劃涉及杭州八區五縣(市),將對杭州到2015年全面建成生態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生態市28項指標杭州只達9項
實現生態市的建設指標包括6項基本條件,以及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和社會進步3大類共28項指標。對照國家環保總局印發的生態市28項建設指標體系,杭州市目前僅單位GDP能耗、單位GDP水耗、森林覆蓋率、受保護地區占國土面積比例、工業用水重復率、工業固體廢棄物處置利用率、城市氣化率、城市集中供熱率、恩格爾系數等9項指標達到標準。
為此,有關人士提醒:杭州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仍滯后于社會經濟發展,環境污染趨勢尚未得到完全遏制,離生態市的目標還有較大差距,“規劃”提出三大生態區域。
《規劃》確定了杭州有生態保育、生態控制和生態協調等三類生態建設目標,即西部、北部和南部建生態保育區,東部城鎮建生態協調區,中部地區建生態控制區。
生態保育區:包括西湖重要生態景觀保育生態功能區、千島湖流域水源保護生態功能區、天目—分水—富春水土保持和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東苕溪流域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浦陽江水土保持生態功能區、新安江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在此區域范圍內,維護區域生態安全、保護生態景觀、物種多樣性、濕地、歷史文物遺跡,生態保護總體上優先于社會經濟發展。
生態控制區:包括運河流域城鎮農田建設生態功能區和富春江流域城鎮建設生態功能區。該區主要是起緩沖作用,原則上以保護為主,適度地、有選擇地進行城鎮建設活動。
生態協調區:包括錢塘江南岸產業發展生態功能區和杭州城市景觀建設生態功能區。該區在經濟發展的同時要注重對生態系統的協調作用,原則上要有序地、合理地進行城市建設活動。
綠色GDP理念貫穿始終
《規劃》確定杭州生態市建設的重點領域和主要任務是發展生態經濟、改善生態環境、保護生態人居和培育生態文化。創建生態市是一項綜合性的達標活動,是城市發展的最高形式。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在2015年前把杭州率先建成生態市,并將其列入“新十大工程”。
把綠色GDP的理念貫穿到實踐層面。生態市建設資金要列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并逐年按一定比例增長,到2015年環境保護投資指數占GDP的比例應不低于3.5%;逐步建立和完善自然資源有償使用機制和生態環境恢復補償機制,逐步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生態建設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
同時,實行生態市建設領導任期責任制,把生態市建設成績納入到對領導干部的政績考核中,量化到地方財政考核體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