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城市發展的理念和目標定位,近年來人們已經被山水城市、花園城市、生態城市、數字城市等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概念轟炸得云里霧里了,此時,“宜居城市”——一個體現真切人文關懷的城市發展理念,為城市邊緣區的發展提供了高度理性的理念基礎和目標導向。
如何才能使城市邊緣區成為人們的美好家園?深刻理解“宜居城市”的豐富內涵并以此作為城市邊緣區發展的理念基礎,難題將能夠破解。系統的“宜居城市”理念是由生態觀、文化觀、人文觀、公平觀、效率觀共同構成的、有機的理念系統。生態觀要求城市的開發遵循生態規律,根據當地的生態特性,充分利用生態的自凈與自我循環系統。人文觀則要求城市開發中充分體現人文關懷的思想:道路和建筑需采用人文尺度,即兼顧視覺舒適、使用便利和土地的集約利用;居所和社區環境設施的設計需尊重居民的傳統文化和生活習俗。文化觀: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和城市特色的基礎,城市開發需挖掘、利用并發揚當地有價值的歷史文化傳統,特別應當為那些民間色彩濃重的文化活動,提供展示的空間。公平觀:當前應當特別注意防止公共空間的過度私有化,保障全體居民能夠平等地享有公共活動空間。效率觀:居住區與就業區之間需保持合適的距離,以利于居民就近利用城市的就業機會,減少通勤量;建立復合型的城市交通系統以及零換乘平臺等等。
在此理念基礎上,城市邊緣區的發展目標便十分清晰:她將是一個實現城市居民多樣化生活需求的“第一生活圈”,居住、就業、生活、學習、社交都能夠在適度的空間半徑內實現;并且,她還將以其優美的環境、適宜的密度使居民舒展忙碌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