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官洲島村民完成集體搬遷,廣州國際生物島也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相關規劃正式出爐:DNA雙螺旋綠化帶、太陽系廣場將與6處原地保護的文物古跡交相輝映,構成華南地區生物醫藥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的中心地帶......
"DNA雙螺旋"貫穿全島
根據《廣州國際生物島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廣州國際生物島的功能定位為國際化的生物技術和醫藥研究開發及產業化基地,依托現有地區生物醫藥產業優勢,充分利用周邊高新技術產業區和大學城等有利資源,發展成為廣州和華南地區生物醫藥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的中心。規劃總建設量為178.43萬平方米,確定毛容積率為0.98,就業人口13000-14500人,人口密度為7000-8000人/平方公里。
據介紹,廣州國際生物島城市設計的總體構思,來源于生命誕生的規律與宇宙運行的奧秘。廣州國際生物島以200米×200米的規劃網格疊合現狀地形為基礎,創造出具有生命象征意義的"DNA雙螺旋"結構的總體空間形態。主體部分是島中心折線形的30米景觀道路和15米景觀林蔭路構成的"DNA雙螺旋綠化帶",總長度為2公里,其相互交織形成雙螺旋結構,一動一靜,成為生物島西南-東北的空間軸線。
廣場建筑呼應6處古跡
生物島現代建筑的建設是否會破壞官洲村上遺留的文物古跡備受關注,生物島籌建辦對此進行了專項調研,并作出古跡相關規劃。島上A類保護建筑6棟,全部集中在官洲村建成區內,分別是陳氏大宗祠、官生陳公祠和華帝古廟等。建設方案設計時不僅考慮了基地現存的歷史建筑,對6個建筑將實行原地保護,而且在太陽系廣場中標方案中,首層建筑還將和幾個歷史建筑相呼應。
另外,生物島還將利用自然山體和濕地開發成主題公園,包括疊翠園山地公園、攬勝園山地公園和濕地公園。主題公園分布在生物島的中部,山體高度為37-43米,是全島的自然地標。山地公園以現狀山體為基礎,結合山腳的環形綠地規劃而成。濕地公園則是利用現有濕地生態結合人工景觀塑造的主題公園。
同一街區主色調統一
根據規劃,未來生物島的道路、人行道、公共建筑、產業建筑等色彩設計均有較明確的規定。道路和人行道將設計為彩石路面,機動車道控制色彩為海軍藍;此外,26米的環島路和15米的林蔭路的機動車道分別設計成墨綠和80%黑。人行道雙向采用不同的色相,分別為中國紅和藍紫。公共建筑采用明快的色彩系列。一般產業建筑采用灰度的色彩系列,且同一街區內應只用一個主色調。
全島采用"點線"結合的夜景照明方式。中部太陽系廣場、西南部生活服務區和東北部酒店服務區是景觀照明的三大節點,這些節點除了常規的夜間照明外,還加入了特殊的照明方式,如太陽系的水幕瀑布、行星運行軌跡和8大行星構筑物的獨立照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