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什么是設計之都?答案或許有多種: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的“全球創意城市網絡”的一種城市稱號;是以設計為特征的城市身份認同;是指導城市戰略轉型的一項文化創舉。深圳,就是這樣一個領跑全國的“設計之都”。 這個以改革和創新作為安身立命之本的年輕城市又一次舉世矚目,“設計之都”由發展目標到現實定位、由創意構想到大膽實施,2008年底,創意深圳締造奇跡,贏得聯合國組織授予的“設計之都”稱號,這是國內首個獲此殊榮的城市,早于上海一年有余。去年12月,深圳迎來國內首個法定的“創意設計日”,同時以一系列政策、規劃及舉措加大步伐贏取城市創意未來。 定位:與世界同步的巧合 如果以時間為節點,你會發現2004年隱含著的某種巧合。 這一年,深圳自2003年確立“文化立市”戰略之后提出“二城一都”的發展目標,并正式納入政府工作計劃,“設計之都”就是其中之一。同在這一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建了全球創意城市網絡,陸續在全球選擇一批創意城市加入,并授予“設計之都”、“文學之都”、“音樂之都”等稱號,而設計之都是其中競爭最為激烈的一個稱號。 跨越萬里的不謀而合,意味著深圳對自身發展理念、城市定位的思考與世界步調一致。深圳,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與試驗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深圳速度”和“深圳奇跡”的締造者,進入新世紀后,面對新一輪城市競爭浪潮,深圳人在思考未來,重新定位,探索城市發展的新模式。 無疑,“用文化設計一個深圳”,打造“設計之都”壯大創意產業,是推動深圳從“制造”到“創造”轉型的必然之選。 定名:贏取第一棒 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普薩先生收到深圳申報“設計之都”的請求時,這位對深圳并不太了解的法國人頗有幾分疑慮。當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的“設計之都”只有兩個,還沒有亞洲城市加入該網絡,但不少城市已經在積極準備。 “申都”的勇氣源于深圳自主創新戰略和以創新推動城市發展的理念,其信心則源于深圳以設計為核心的創意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深圳設計業在全國居于前列,作為中國當代設計的發源地,深圳設計創造了中國設計界的眾多第一,充分顯示了城市的創意實力。2004年11月,唯一的國家級、國際化的文化產業交易會——文博會落戶深圳,為深圳設計文化更添新的動力。 從2005年開始,文化產業成為深圳第四大支柱產業。這年12月,深圳文化產業發展辦公室成立,這是國內首個地方政府直屬的文化產業管理機構。在相關政策措施的扶持下,深圳文化產業跑贏了GDP,也跑贏市里多個重點產業。到2008年,深圳全年創意設計業總產值約為245億元,增速達16.7%,高于全市GDP增速4.6個百分點,在全國保持領先優勢。 2008年11月21日,深圳獲批加入全球創意城市網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設計之都”稱號,成為國內首個加入該網絡的城市。 定論:展望創意未來 “我在這里,感受到深圳對于發展自己的強烈愿望,這樣的決心、這樣的愿望是成功的基石,也因此可以展望這座城市不平凡的未來”。應邀到訪“設計之都”深圳的“全球創意巨頭”查爾斯·蘭德利如是說。 伴隨著“設計之都”城市品牌一系列運營工作的開展,深圳吸引了全球視線。作為2009“設計之都”創意講座第一講的嘉賓,蘭德利在深圳掀起創意風暴,北京、上海等城市設計界人士聞風而動,紛紛趕來傾聽來自世界的創意之聲。 2009年12月7日,深圳迎來法定的“創意設計日”,這也是國內首個設計節日。這天,深圳召開首屆設計師大會,頒布市委市政府針對整個創意設計業發展的專項政策——《關于促進創意設計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今年12月,深圳還將舉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創意城市網絡大會。屆時,在這個首次移師中國的世界創意大平臺上,深圳將再掀風暴引領全國創意之流。 深圳的成功帶來的示范和推動效應正在輻射全國。2009年5月,上海緊步深圳之后,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申都”報告。今年2月,上海被正式批準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成為國內繼深圳之后第二個“設計之都”。除上海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成都“美食之都”稱號。目前,北京已成立“申都委員會”也將向聯合國申報“設計之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