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武漢城建智囊團“擴容”至550人,其中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6人。同時,住建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將武漢列為全國首個“全面推進綠色建筑研究試點城市”,并授予武漢建設大廈“三星綠色建筑”標牌。昨日,武漢市建設科學技術委員會第四屆代表大會傳來好消息。
有5個“三星綠色建筑”
昨日下午,住建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與武漢市城鄉建設委員會簽訂了《武漢市加快推進綠色建筑實施方案研究》項目合作協議,將武漢列為“全面推進綠色建筑實施方案研究試點城市”,支持武漢市成立“綠色城市建設研究基地”,并共同開展研究。
綠色建筑評價標識認證有著完整嚴謹的評估過程和考核程序,對申請者的資質、達標項目把關嚴格,認證主要由國家建設部負責。建設部主要依照《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從節地、節能、節水、節材、室內環境和運營管理六大方面考核。
武漢市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武漢擁有國家最高標準“三星綠色建筑”的綠色建筑有5個,分別為武漢高爾夫城市花園五期、武漢朗詩綠色街區1-3號樓、武漢光谷生態藝術展示中心、武漢市社會福利綜合大樓和武漢建設大廈,數量居全國前列。
新增四個專業委員會
昨日舉行的第四屆武漢市建設科學技術委員會代表大會,專業委員會由上一屆的9個增至13個。人員上,委員增至550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6人,國家勘察設計大師11人,獻計專業包括工程經濟、設計、施工甚至基坑等多個方面。6名院士分別是主持設計南京、九江、蕪湖長江大橋鋼梁的方秦漢,為長江三峽水利樞紐獻計的葛修潤,曾任武漢大學校長的劉經南,現海軍工程大學博士生導師馬偉明,中鐵大橋局總工程師秦順全,武漢理工大學博士生導師姜德生。
武漢市建委相關負責人稱,武漢城建智囊團規模和水平均屬全國前列。僅過去4年,452位城建智囊,就完成課題研究41項,建設項目咨詢論證2306項,對地鐵等一系列城市重點工程提出1500多條建議。
鏈接
所謂綠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節約資源,如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和此前武漢推廣的節能建筑相比,綠色建筑不僅要節能,還要水資源利用、土地利用、材料消耗、環境保護等方面也都要達到一系列要求。
探訪
“三星綠色建筑”武漢建設大廈:
雙層外墻隔熱、桌子門板“可再生”
建筑外墻有“兩層”,可隔熱省電;桌子、門板都用可再生的木塑板制成;中庭屋頂開放一圈窗,可起到通風的作用……作為“三星綠色建筑”之一,武漢建設大廈也是全國首個在既有建筑基礎上改造而成的“三星級”,昨天下午,記者實地探訪武漢建設大廈尖板眼。
兩層外墻可隔熱
武漢建設大廈位于江漢區常青路與振興路交會處,遠遠望去,就是一棟暗紅色系的普通建筑。但是走近一看,立刻發現了不一樣的地方:樓房外墻壁有兩層,外面是一層暗紅色斜條紋板,中間架空,里面才是真正的墻面。
武漢市建委節能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建設大廈主要是在原來的普通建筑基礎上,進行大廳及屋頂結構改造、室內外裝飾改造、暖通空調改造和強弱電改造等。
這雙層表皮就是在原有圍護結構外墻的外側架空設置的隔熱板,形成內外兩層的復合外圍護結構,外層隔熱板可遮擋太陽輻射,而中間空氣層可通過通風帶走熱量,改善了外墻的隔熱性能。
除雙層隔熱表皮外,武漢建設大廈還設有可調節外遮陽和高效節能窗,可根據需要對陽光射入室內的狀態進行調節,夏季遮陽、冬季使室內得到充分的陽光。
屋頂打造成實驗田
走進一樓大廳,徑直走就到了中庭,站在中庭抬頭,屋頂是圓形的玻璃屋蓋,太陽光直接照射進來,從6樓到1樓,每層樓都可有自然光源。在1樓開大會,只需開少量照明燈。“除了保留原有中庭、改善辦公區自然采光,減少照明能耗,還有通風的改造。”節能辦負責人稱,中庭上部修改為開敞式天窗,起到良好的拔風作用,明顯改善室內自然通風效果。
在屋頂,各式植物還能起到冬暖夏涼的作用。經過與武漢市農科院合作,建設大廈采用適宜物種及栽培技術,將屋頂綠化打造成實驗田,改善屋頂保溫隔熱效果,夏季能夠降低室內溫度2-4℃,減輕空調制冷負荷,冬季可以起到保溫的作用。
屋頂可以采光、通風,還可以提供能源。據介紹,該建筑將太陽能集熱板制成建筑屋頂構件,實現建筑一體化,太陽能可供給生活熱水,滿足率達86.7%。
桌子門板用木渣造
走進洗手間,建設大廈的衛生間也使用的是節水材質,比如紅外線感應水龍頭、腳踏式高效節水型蹲便器、紅外線感應式小便器等。
“你看我們的桌子、門板都是用的可再生資源。”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記者發現,這種叫木塑板的材質被壓制成不同的設施。敲一下,聲音比木板脆,比塑料實。節能辦介紹,這種木塑板是一種主要由廢棄的邊角木粉、碎木和渣木等木材、塑料和加工助劑等,混合均勻后再經模具設備加熱擠出成型而制成的高科技綠色環保材料,耐水防腐,且吸水性小、耐老化、阻燃。將來需要換的時候,木塑板還能100%回收再利用。
記者探訪的只是大廈的一小部分,如果全部“綠色”,造價需要多少呢?武漢市建筑節能辦總工程師彭波表示,武漢建設大廈采用的是低成本改造,前期成本低 ,后期維護也比較低。本報記者 彭為
武漢建設大廈中庭的大天窗通風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