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迄今為止溫州市投資最大的社會事業發展項目,奧體中心意味著十八大報告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的要求,正在溫州加快實踐。
奧體中心作為現代化國際性大都市建設的重大工程,和城市東進戰略的組成部分,將成為代表溫州城市形象的地標工程;它提高溫州市承辦重大體育賽事的能力,搭建市民健身休閑平臺,完善城市服務功能,將成為提升生活品質的民生工程;它可舉辦各類會展演藝活動,將成為發展文化產業的競爭力工程。
超前規劃建設 體現溫州特色
據體投集團副總經理鄭昆介紹,奧體中心主要包括龍灣片的主體育場、體育綜合館和溫州體校永中校區。近日動工的體育綜合館是一期工程,二期工程是主體育場和體校永中校區。
與以往溫州市體育設施相比,該項目在規劃理念、布局、建筑設計、資金籌措、運營維護上都具超前性。設計單位中建國際解釋,項目規劃概念為山水脈動——整體設計呈流線形,讓自然滲透建筑各角落。核心建筑主體育場位于用地西北角,體育綜合館橫臥于中部、主體育場南側,體校永中校區布置在南側。如此布局是綜合考慮各場館使用率、環境品質、賽事組織管理、商業開發、交通人流等方面的結果。
項目以東海之門、飛鷗翱翔為設計概念。主體育場呈碗狀,雙拱橫跨交匯其上如東海之門。“尤其是主拱跨度約400米,如此大跨度設計在目前國內各類體育設施中獨一無二。”項目經理溫樹彬說。體育綜合館設計如兩翼齊飛的海鷗,南翼游泳館,北翼體育館,通過室外平臺和屋面連接。溫州市將出讓現有體育中心地塊作為奧體中心建設資金,建成后無需公共財政投入,靠商業開發進行運營、管理、維護。
滿足體育需求 完善城市功能
目前,溫州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只有1.3平方米,離省級體育強市1.5平方米的指標差距較大。市體育局局長亓賓說,奧體中心總用地約957畝,定位為具備舉辦全國運動會、全國城市運動會等綜合性運動會主會場、亞運會、國際單項賽事、國際性商業比賽及中超等國內職業聯賽的能力;能滿足競技比賽、訓練健身等群眾體育運動的需求,是一個開放性、環境優美的體育公園,也將結束溫州體校創辦50多年來無自有校舍的歷史。
奧體中心以體育為主要吸引力,利用市域鐵路S1線經過奧體中心的交通樞紐優勢,綜合教育、休閑、商業、酒店、餐飲、文娛等城市功能,旨在滿足文娛休閑、商貿會展等多層次需求,打造一座體育綜合體。其商業運營重點在占地150畝的S1線上蓋物業,再配合各場館、學校間的沿途開發,形成完整的商業網絡。這些大型商業設施將引進社會資本進行開發,與已運營的萬達廣場形成錯位發展,為溫州城市東移、大都市區開發提供一系列新興服務產業業態。
加快硬件建設 強化軟件提升
作為唯一連續八屆全國游泳之鄉,嘉興省運會上溫州市游泳金牌數不到杭州一半;2011年全省高校新生體質健康測試數據顯示,溫州市總分列全省健康測試成績倒數第二;省體育強市163項指標,溫州市超半數未達標……種種現狀反映出溫州體育事業發展滯后。
今年初召開的創建省體育強市動員大會,對溫州體育人的共同期待作出回應:2014年創成省級體育強市,把溫州市體育事業、體育產業提高到新水平,增加體育公共品有效供給,保障群眾健身權利,滿足群眾健身需求,提升城市品位和群眾生活品質。《溫州市體育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也提出群眾體育普及、競技體育提升、體育產業培育、體育設施優化、體育科教提高等五項重點任務。下一步,溫州市將以奧體中心建設為標志,持續加大體育硬件軟件投入。
加快市、縣兩級在建體育場館推進,加快群眾身邊健身設施建設,加大各類體育設施開放力度,公共體育設施和公辦學校體育設施開放率分別達100%和70%,推進機關企事業單位體育設施開放。加快溫州體育藝術職業學院籌建,加強市體校和縣(市、區)少體校建設,適度增加訓練單位,優化訓練項目布局,加強訓練場地和經費保障,提高訓練競技水平,培養更多的競技水平高、文化素質好的優秀體育后備人才。